添加日期:2011年6月13日 閱讀:695
歌手葉凡因乳腺癌離世的消息再次引發(fā)人們對癌癥的關注。掐指算來,梅艷芳、王均瑤、陳曉旭……多少企業(yè)或演藝界名人被癌癥奪去生命。**認為,如果你始終保持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,這一被稱之為“20世紀的瘟疫”則很難上你身。
致癌可能殺手一:生活方式不當
衛(wèi)生部發(fā)布的“中國衛(wèi)生統(tǒng)計提要”顯示,我國部分城市居民前5位死亡原因依次是:惡性腫瘤、腦血管病、心臟病、呼吸系病、損傷和中毒。這表明生活方式不當造成的疾病已成為危及我國城市居民生命的*主要原因。生活方式不當導致的死亡人數占死亡總數的37%。醫(yī)學界之所以提出“生活方式癌”這個概念,就是要提醒人們要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,摒棄不良的生活習慣。
上海長征醫(yī)院腫瘤科主任王杰軍教授指出,抽煙、酗酒、經常熬夜吃夜宵、在街頭呼吸汽車尾氣甚至吸入在家炒菜時釋放出的油煙霧氣等等,都存在著致癌的可能性?偠灾,人類不健康的衣食住行都有引起癌變的可能,這種癌癥就是“生活方式癌”。
生活方式的改變的確可以改變癌癥發(fā)生的概率,這是預防“生活方式癌”的*大動力。以女性惡性腫瘤的發(fā)生為例,解放初期上海市女性惡性腫瘤中排序第*的宮頸癌現在已降至第八位,醫(yī)學院在進行臨床教學時已很難找到活著的晚期宮頸癌的例子,只能給學生看資料照片,而過去極少見的乳腺癌現在卻排到了第*,這是生活方式的改變影響女性癌癥排序的*生動的例子。因為宮頸癌的發(fā)生與生孩子多、早婚等有關,而乳腺癌的發(fā)生則與營養(yǎng)過剩、哺乳過少有關。
致癌可能殺手二:外界環(huán)境污染
上海中醫(yī)醫(yī)院腫瘤科主任李雁教授指出,絕大多數的癌癥不是僅由內因或外因引起,而是由多種因素,內外因交互、共同作用的結果。而外因主要是環(huán)境因素。腫瘤流行病學研究表明,90%以上的惡性腫瘤與環(huán)境有關。環(huán)境因素包括了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幾乎所有物質,如食物、水、空氣、藥物、化學物品、放射線以及微生物(如細菌、病毒)等。環(huán)境可分為生物、理化和社會環(huán)境三大部分,其中主要是化學物質。因此,有的**指出,現今癌癥發(fā)生率增加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由于大量化學物品所造成的。
由于城市化進程的加快,人口密集、污染嚴重、生活條件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使得人們精神高度緊張,生活節(jié)奏加快,加重了精神上的負擔。同時人類生活在有眾多致癌因素的環(huán)境里,致使有人患癌,而大多數人則終生不患癌。這說明人體自身的內在因素對癌癥的發(fā)生與否起到重要的作用。通俗地說,突變的細胞就像“種子”,身體的內環(huán)境就像“土壤”。有了癌的種子,又有適合癌癥細胞生長的土壤,加上外環(huán)境作為肥料,這樣的腫癌才得以生長。
致癌可能殺手三:化學物質泛濫
腫瘤醫(yī)院**胡超蘇教授指出,目前已有研究發(fā)現,一些食品中含有的化學元素也能導致癌癥發(fā)生。如進食腌制和霉變食物等,其中,二甲基亞硝胺、二乙基亞硝胺以及甲基芐基亞硝胺都能在腌制的肉類與魚類、粗制的魚露中發(fā)現。此外,在陳蘿卜干、陳玉米面、酸菜及某些霉變食品中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。發(fā)霉食品中除亞硝胺外還有霉菌毒素,這些毒素本身可以引起癌癥,還與亞硝胺有協(xié)同致癌作用。**還發(fā)現胃癌高發(fā)區(qū)的糧食與食品受霉菌污染嚴重,甚至在胃癌患者的胃液中,也檢出霉菌及其毒素。
根據國內外流行病學研究,胃癌的發(fā)生也可能與好吃熏烤食品有關。因為食品在熏烤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多環(huán)芳烴化合物,其中含有苯并芘等強致癌物質,它可滲透至整個食品。熏烤過程中,蛋白質在高溫下,尤其在烤焦時會分解產生致癌的成分。 致癌可能殺手四:飲食營養(yǎng)過剩
我國每5例病人死因中,有一例就是死于惡性腫瘤。大城市則每4例死因中有一例死于惡性腫瘤,這中間很多患者與營養(yǎng)過剩有關。
流行病學調查表明,高脂肪會影響腸道菌群和某些膽酸與膽固醇的水平,而這些則可成為結腸癌的促進劑。飲食中脂肪攝入與大腸癌流行之間呈正比,脂肪攝入量高的人群大腸癌發(fā)病率明顯增高。上海營養(yǎng)學會副理事長蔣家琨教授指出,現在飲食單一,白面、大米,很少食用雜糧,使得人體熱量增加,也是癌的發(fā)生誘因之一。早在上世紀40年代,就有人在動物身上做過一些有趣的試驗。他們發(fā)現,限制小鼠飼料的攝入,即減少糖的攝入(減少熱量的供給),可以明顯地減少其癌腫的發(fā)生。在一些癌癥患者中也有類似的發(fā)現。超重的人,某些癌也較易發(fā)生,如膽囊癌、子宮體癌的機會較其他人大大增加。
過量飲酒也是誘發(fā)癌癥的重要因素。過量飲酒與口腔癌、咽癌、喉癌、食管癌、肝癌、直腸癌、乳腺癌的發(fā)病,有密切關系。對于口腔、咽喉部的癌腫來說,過量飲酒者的發(fā)病率比非過量飲酒者高出2倍以上。食管癌和酒的關系更為密切。
致癌可能殺手五:心理因素也可成誘因
科學家已經發(fā)現,眾多的環(huán)境因素與癌癥的發(fā)病有關。與此同時,科學家們的研究還表明,心理因素同樣可以成為癌癥的誘因。
有實驗證實:在情緒好時,大腦的情感中樞會分泌出一種有利于健康的“腦內啡肽”物質,這種物質既可鎮(zhèn)痛,又抗衰老,且能激活免疫系統(tǒng)功能,抑制癌細胞和有害微生物的生長。相反,在情緒不好時,會使腎上腺素皮質酮分泌增加,這種激素進入血液后,可損害人體免疫功能,引發(fā)正常細胞癌變。美國一學者曾對8000名癌癥病人進行調查,其大多數惡性腫瘤的臨床表現都發(fā)生在失望、孤獨和其他沉重打擊與精神壓力頻繁發(fā)生的時期。我國也有調查資料表明,許多癌癥患者發(fā)病前半年有較大精神刺激,其比率超過50%以上。
心理因素為何能引起癌癥的發(fā)生呢?上海心理咨詢中心張海音教授指出,根據目前的研究,原因主要是不良情緒對機體免疫功能產生抑制作用,從而影響免疫系統(tǒng)對癌細胞的識別和消滅功能。在健康人的體內,雖然正常細胞也存在著發(fā)生突變而成為癌細胞的可能,但人體的免疫系統(tǒng)能在這些細胞增殖之前,及時地將它們破壞和消滅。但是,如果人的情緒或其他心理因素長期不好,則會降低免疫功能,從而對癌細胞的肆虐束手無策。豁達的性格和良好的情緒,對于預防癌癥的發(fā)生是非常重要的。 致癌可能殺手六:通宵達旦熬夜
國外有研究指出,通宵工作者的正常作息被打亂,人體無法完全適應晝夜顛倒的生活,或會導致睡眠不足,因而令免疫系統(tǒng)受損,影響細胞分裂及DNA修補工作,減低人體對抗癌細胞的能力。世衛(wèi)轄下的癌癥研究小組已就相關研究完成分析,并計劃把通宵工作列為“可能致癌”因素,等同肌肉增強劑、紫外線輻射及柴油廢氣等已知的致癌物質。
初步研究顯示,紅色燈光對人體“褪黑素”釋放的影響較小。有**就建議,做完通宵工作的人,*好找一間漆黑的房間睡覺,有助身體制造“褪黑素”。也有人研究服用“褪黑素”補充劑是否可行,但**認為這種做法會影響身體機能。
上海相關腫瘤**認為,此說法有一定道理,拋開里面的科技含量不算,單純一個通宵熬夜就會讓人體力不支,打破正常生活節(jié)奏,對人體健康帶來一定損害。在這種免疫比較低的情況下,一旦原癌基因被激活或者抗癌基因丟失,人就會患上癌癥。
提醒:有的放矢預防癌癥
肺癌:燒飯后讓油煙機再工作3分鐘女性近年來除了吸煙率提高、被動吸煙增多外,還有一個引發(fā)肺癌的因素是廚房內的油煙污染。建議家庭婦女下廚時要開足排油煙裝置通風,烹飪后再繼續(xù)排油煙3分鐘。
肝癌:及時注射疫苗
及時接種乙肝疫苗,減少患病率,從而減少原發(fā)性肝癌;對有黃曲霉污染的食物如花生等,應學會仔細辨認并不食用;改善飲水條件,減少污染;盡量少飲酒,杜絕酗酒現象發(fā)生等。
胃癌、腸癌、食管癌:不吃變質的食物
培養(yǎng)良好飲食習慣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,少吃咸、腌、熏和霉制食品,少吃精制食品,多吃新鮮的食物如蔬菜和水果,保證每天食用量在400—500克左右,以補充體內足夠的粗纖維和維生素。積極治療便秘癥,有便血等可疑癥狀,要及早檢查。
乳腺癌:定期進行乳腺自查
洗澡時要注意乳房大小是否對稱,是否有小結節(jié),乳房的皮膚、位置有無變化,發(fā)現有可疑變化時,及時去醫(yī)院檢查;有乳腺癌家族史和乳腺外傷史的女性,應定期到醫(yī)院檢查。
另外還有一些小細節(jié),女性也要注意:授乳期的女性每次授乳時,盡可能多排出乳汁;青春期前節(jié)制脂肪及動物蛋白的攝入,適當增加體育活動,延緩性成熟,推遲初潮年齡;青春期避免拍攝胸部X線片;盡量避免高齡結婚和高齡生育;更年期時避免雌激素;更年期后控制熱量攝入;30歲后的女性應少飲酒或不飲酒,這些都可降低乳腺癌的發(fā)病率。
責任編輯:李振楠 atm-sprinta.com 2011-6-13 13:10:24
文章來源:
1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1168醫(yī)藥招商網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廣州金孚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-1168醫(yī)藥招商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1168醫(yī)藥招商網http://atm-sprinta.com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2.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(非1168醫(yī)藥招商網)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
3.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
4.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(fā)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。聯系郵箱:2817276005@qq.com。